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正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如同兰考焦桐记录着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施甸林场熔铸着杨善洲的赤子之心,一种价值观只有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正因为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化、态度要细致、措施要细密,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熨帖心灵的作用。从一个人的工作中来说,就是敬业,兢兢业业每一分钟。
潘荣华眼里的雷锋精神:“做乡村百姓信赖的好电工”
潘荣华是安徽歙县供电公司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普通农电员 工,年青时当过兵,部队转业后回到老家务农,自1982年起从事农电管理工作,没曾想,这一干就是三十一年。
“华驼”美名传乡邻
潘荣华今年55岁,中等个子,面庞清瘦,与笔者见面时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工作服,和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话语不多、话声不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朴实。因为名字里带个“华”字,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华驼”。 潘荣华的同事说:潘荣华的父亲81岁高龄了且患有严重哮喘病,白天忙完所里的工作,下班后连夜赶回家照顾老父亲,第二天又早起下山忙供电所里的日常工作。
潘荣华的家在歙县新溪口乡新溪口村后山的五家组,距离他上班的小川供电所有8公里,其中有3公里的山间小路和1公里的水路,另一半是公路,路途虽然不算遥远,但上山的路几乎都是台阶,既狭窄又陡峭,弯道又多,雨雪天很难走,潘荣华身为一名山区用电管理员,为了干好本职工作,又为了照顾81岁高龄且患有严重哮喘病的父亲,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不知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奔波了多少个来回,磨破了多少双鞋。
党员先锋树楷模
1993年临近春节,歙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新溪口乡境内脆弱的10千伏武阳153线受到重创,架在两座高山顶上的200多米大跨越导线不堪覆冰荷重从中折断,一根电杆拦腰断为两截,另外三根电杆严重倾斜,致使沿线50多个配电台区的3000多户村民停电。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当时身为新溪口乡电管站站长的潘荣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组织抗冰抢险保供电的行动中,他迅速动员12名身强力壮的山民帮忙,硬是用前拉后推的笨办法,在冰天雪地里,在乱树和荒草丛中,将重达1000多公斤的电杆拖拽上山顶,并迅速组织抢修作业,前后耗时两天时间,赶在大年三十前,恢复10千伏武阳153线供电,让3000多户村民过上了一个亮堂堂的春节。
服务乡邻见真情
提起潘荣华的工作,身边的同事都竖起大拇指。他一个人要管13个配电台区1300多个用户的抄表、收费和日常维护工作,在紧急时刻还要协助配电班抢修10千伏线路。 潘荣华管理的配电台区都在深山里,抄表收费全靠两条腿来回跋涉,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