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市徽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欢迎您!
  • |
  • 联系电话:
  • 0559-3584177
s

专题专栏

PECIAL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special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徽州传统道德风尚

来源:黄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10/12 14:04:11 浏览1559次

细处着手润物无声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正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如同兰考焦桐记录着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施甸林场熔铸着杨善洲的赤子之心,一种价值观只有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正因为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化、态度要细致、措施要细密,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熨帖心灵的作用。从一个人的工作中来说,就是敬业,兢兢业业每一分钟。




         潘荣华眼里的雷锋精神:“做乡村百姓信赖的好电工”

         潘荣华是安徽歙县供电公司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普通农电员 工,年青时当过兵,部队转业后回到老家务农,自1982年起从事农电管理工作,没曾想,这一干就是三十一年。

    “华驼”美名传乡邻

        潘荣华今年55岁,中等个子,面庞清瘦,与笔者见面时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工作服,和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话语不多、话声不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朴实。因为名字里带个字,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华驼。 潘荣华的同事说:潘荣华的父亲81岁高龄了且患有严重哮喘病,白天忙完所里的工作,下班后连夜赶回家照顾老父亲,第二天又早起下山忙供电所里的日常工作。

    潘荣华的家在歙县新溪口乡新溪口村后山的五家组,距离他上班的小川供电所有8公里,其中有3公里的山间小路和1公里的水路,另一半是公路,路途虽然不算遥远,但上山的路几乎都是台阶,既狭窄又陡峭,弯道又多,雨雪天很难走,潘荣华身为一名山区用电管理员,为了干好本职工作,又为了照顾81岁高龄且患有严重哮喘病的父亲,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不知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奔波了多少个来回,磨破了多少双鞋。

    党员先锋树楷模

1993年临近春节,歙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新溪口乡境内脆弱的10千伏武阳153线受到重创,架在两座高山顶上的200多米大跨越导线不堪覆冰荷重从中折断,一根电杆拦腰断为两截,另外三根电杆严重倾斜,致使沿线50多个配电台区的3000多户村民停电。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当时身为新溪口乡电管站站长的潘荣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组织抗冰抢险保供电的行动中,他迅速动员12名身强力壮的山民帮忙,硬是用前拉后推的笨办法,在冰天雪地里,在乱树和荒草丛中,将重达1000多公斤的电杆拖拽上山顶,并迅速组织抢修作业,前后耗时两天时间,赶在大年三十前,恢复10千伏武阳153线供电,让3000多户村民过上了一个亮堂堂的春节。

服务乡邻见真情

提起潘荣华的工作,身边的同事都竖起大拇指。他一个人要管13个配电台区1300多个用户的抄表、收费和日常维护工作,在紧急时刻还要协助配电班抢修10千伏线路。 潘荣华管理的配电台区都在深山里,抄表收费全靠两条腿来回跋涉,非常辛苦。



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依托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活动,赋予学雷锋活动鲜明的时代内涵。这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是新时期志愿服务工作的新使命。


黄山市休宁黄连村民13载自发祭扫烈士墓

    2014年3月31日,天气晴好,一大早,60岁的革命老区黄山市休宁县板桥乡黄连村村民程桂堂就忙开了。今天是这个小山村的男女老少,共同约定的祭奠烈士汪进宝的日子。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从浙江绍兴来的,有从福建三明来的,上午8点40分左右,大家陆续到齐了,40多人,每户至少一人,有的两三人,抬着花圈出发了,来到村外汪进宝墓前,清除杂草,挂上纸钱,供上鲜花,寄托哀思。像这种村民自发祭扫烈士的活动,算来今年该村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

    1947年4月的一天,国民党的联保保丁听说有游击队在村里,于是来到村里扫荡,村民躲起来,保丁们洗劫一番后离开了。后来,该村长年为游击队送情报搞联络的50岁村民汪进宝,自告奋勇来到邻村石岭村埋伏打探情况,不想被保丁们发现并抓住,关进凰腾祠堂,严刑拷打,他始终不愿透露实情,第二天被敌人枪杀了。当时村民限于情势只是将其遗体运回村中,草草掩埋了。

    解放后,由于汪进宝没有直系后代,他的坟墓渐渐被人遗忘,荒草萋萋。2002年的一天,程桂堂偶然间听人详细说起了汪进宝的英雄事迹,非常感动。后来和村里人说了这事,后辈们也深受感动,于是决定将汪进宝的坟墓重新整修,并约定每年清明节期间,全村每家每户都要派人给汪进宝扫墓。2003年的清明节,他们又特地给其坟墓立了墓碑,署上全体村民的落款。

就这样,从2002年起一直到现在,每年清明节期间,大家都会自动地约个日子,从未间断。


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

    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并给出各自的答案。这种价值判断力,既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
    “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增强价值判断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不断以强有力的价值引导提高判别能力,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特质,为全社会提供醒目的价值坐标,也才能把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焕发出来,升华开去。


    

    爱心婆婆谢健仙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很难相处,但在休宁县流口镇茗洲村有一位叫谢健仙的花甲老人,却把患病的前儿媳当做自家的女儿,悉心照料多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谢健仙今年63岁。1994年大儿子李兆丰和邻村姑娘谢玉结婚,当时,新娘子就患了病,甚至都不能在婚宴上敬酒。到了孙女出生40天后,谢玉的手和脚就抖个不停,后经合肥一家医院确诊为患了帕金森综合症。

    从那时起,谢玉就不能下地干活了,有时甚至连孩子也不能带,家务活也干不利索。谢健仙毫无怨言,一边忙家务,带孙女,一边不停地为儿媳妇找偏方。当她听说鸡脚能治儿媳妇的病时,更是四邻八乡地去寻访。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找这么多鸡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谢健仙托了好多亲朋一起努力,总算凑齐了。只是让她伤心的是,这法子却不顶用。可谢健仙一直没有灰心,除了陪着儿媳到医院治疗外,只要听说有偏方,总是不遗余力地给儿媳寻找。只是任凭一家人怎么努力,谢玉的病却总不见好。

        谢玉是个明事理的人,不想拖累丈夫,拖累这个家。在她的要求下,2005年,李兆丰和谢玉离了婚。在谢健仙的劝慰和挽留下,谢玉离婚不离家,由婆婆照料她的生活。“我就把你当做我女儿看,你只要好好的,把这个小孩子照应好,家还是完整的。”谢健仙对儿媳说,“你我都是女人,我还是你妈,我不疼你,疼谁呀。”一番话说得谢玉的心暖暖的。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前夫李兆丰车祸去世,这给谢玉的打击特别大,觉得生活无望,好几次想寻短见,病情一度恶化,连吃饭穿衣、走路也不行了。谢健仙一边独自承受着丧子之痛,一边不停地安慰她,每天为她擦身、洗漱、梳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患病的前儿媳,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在谢健仙的努力下,风雨飘摇地走了过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托之空言,不如见之实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落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昭之不易,践之尤难。就此而言,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之于实践。惟孜孜体认、不懈躬行,核心价值观才能于深厚的社会基础中植根,于人人践行的良好风气中勃发。大到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时代精神,小到扶起“摔倒的道德”、纾解广场舞困境,行动是最好的落实。人人认同,付诸行动,整个社会才能畅享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风气之变。

    古人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实干直行,是做人之本,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响亮的语言。坚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坚持以真章实效为目标,坚持用制度强化约束,核心价值观一定能挺立起支撑伟大事业、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脊梁。

上两条同类信息: